我國針對在線水質溶解氧檢測儀制定了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其中最重要的是《GB/T 11913-1989 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電化學探頭法》以及后續的修訂版本。這些標準明確了在線溶解氧檢測的技術要求和操作方法。標準規定,合格的在線溶解氧檢測儀必須滿足以下基本性能指標: 測量范圍:0-20mg/L(可根據實際需求擴展) 基本誤差:不超過±0.3mg/L(在0-8mg/L范圍內)或±5%(在8-20mg/L范圍內) 響應時間:不超過3分鐘(達到90%最終值) 溫度補償范圍:0-40℃ 穩定性:連續工作24小時漂移不超過±0.2mg/L 國家標準中規定的電化學探頭法主要分為極譜式和原電池式兩種類型,是目前在線溶解氧檢測儀的主流技術。極譜式探頭采用金或鉑作為陰極,銀/氯化銀作為陽極,電解液通常為氯化鉀溶液。探頭前端覆蓋一層透氣膜,氧氣透過薄膜在陰極發生還原反應,產生的擴散電流與水中溶解氧濃度成正比。原電池式探頭則利用鉛或其他金屬作為陽極,銀作為陰極,無需外加電壓,氧氣在陰極還原產生的電流信號與溶解氧含量相關。兩種方法各有特點,但都必須定期維護和校準以保證準確性。 按照國家標準,在線溶解氧檢測儀的使用應遵循嚴格的操作流程: 1、儀器安裝:探頭應安裝在水流穩定、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死角或氣泡聚集區,確保水體充分接觸探頭膜表面。 2、校準程序:必須定期進行零點校準和跨度校準。零點校準通常采用無氧水(加入亞硫酸鈉),跨度校準則使用空氣飽和水或已知氧濃度的標準溶液。 3、日常維護:包括定期更換電解液和膜組件(通常1-3個月)、清潔探頭表面、檢查電纜連接等。膜表面污染會嚴重影響測量準確性。 4、數據記錄與處理:儀器應自動記錄溫度補償后的溶解氧濃度,數據存儲間隔根據監測需求設定,通常不少于每小時一次。 國家標準明確要求在線溶解氧水質檢測儀必須具備溫度自動補償功能,因為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質量合格的儀器應內置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實時修正溫度影響。對于咸水或海水監測,儀器還需具備鹽度補償功能,通常通過輸入水體鹽度值或電導率來實現修正。在高海拔地區使用時,大氣壓補償也必不可少,因為氧分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雖然在線水質溶解氧檢測儀具有實時性優勢,但國家標準仍建議定期與實驗室標準方法(如碘量法)進行比對驗證,確保在線數據的可靠性。比對頻率應根據水質穩定性和監測要求確定,一般不少于每季度一次。 比對時應注意: 了解并遵循國家標準方法對于保證在線水質溶解氧檢測儀數據的準確可靠至關重要。無論是環保監測站、污水處理廠還是工業企業,都應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檢測設備,并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維護,從而獲得具有法律效力和科學價值的水質監測數據,為水環境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拓展閱讀: 水質溶解氧是什么意思? 溶解氧超標危害與原因 不同水體溶解氧最佳范圍是多少?
本文連接:http://www.wwk6.com/newss-33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