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P檢測儀作為水質監測的核心設備,其電極穩定性直接影響檢測數據的可靠性。許多用戶發現電極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靈敏度下降、響應遲緩或完全失效等問題。本文將系統分析ORP電極異常損壞的常見誘因,幫助操作人員采取針對性維護措施。 一、電極敏感膜物理損傷 操作不當導致的機械碰撞是電極損壞的首要原因。ORP電極的玻璃敏感膜厚度僅0.1-0.3mm,清潔時使用硬質毛刷或超聲波清洗可能造成劃痕。建議使用專用擦拭布清理電極表面,避免接觸尖銳物體。長期使用的電極應注意觀察敏感膜是否出現裂紋或凹陷。 二、參比系統電解質污染 當檢測介質含有重金屬離子或有機物時,容易通過液接界滲入參比系統。這種污染會導致電極產生異常電位,表現為檢測值持續漂移或響應時間延長。操作人員應定期檢查電解液渾濁度,發現變色立即更換。對于高污染水質,建議選用雙鹽橋結構的專用電極。 三、溫度驟變引發結構損壞 超過50℃的溫差沖擊會加速敏感玻璃的老化。現場維護時常見兩種錯誤操作:將常溫保存的電極直接投入高溫介質,或高溫滅菌后立即用冷水沖洗。正確做法是提前30分鐘將電極置于待測介質環境溫度平衡,滅菌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再清潔。 四、干燥存儲導致敏感膜失效 ORP電極敏感膜需保持濕潤狀態才能維持氫離子滲透性。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使敏感膜脫水,表現為檢測時數值跳動、響應遲緩。停用時應將電極浸泡在專用保存液中,切忌用蒸餾水或純水浸泡。已干燥的電極需在飽和KCl溶液中浸泡12小時恢復活性。 五、校準操作不規范影響壽命 頻繁校準會加速敏感膜損耗。建議根據使用頻率制定校準周期,常規檢測每周校準1次,連續監測每月校準不超過2次。校準前需確認緩沖液有效期,過期標準液會導致校準誤差增大,迫使操作者增加校準次數形成惡性循環。 定期維護可延長ORP電極使用壽命至2-3年。用戶應建立電極使用檔案,記錄每次清洗、校準和維護情況。當電極斜率低于50mV/pH或響應時間超過2分鐘時,建議及時更換新電極以確保檢測精度。選擇電極時需注意介質溫度、PH范圍等參數匹配,避免超限使用造成的非正常損耗。
本文連接:http://www.wwk6.com/newss-3249.html
|